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為蘋果日報鼓掌

雖然它這樣做是為了商業考量;雖然它被全民大悶鍋諷刺一天到晚都用王建民做體育頭版;但它在9月22日的這篇報導,真的值得大家為他鼓掌。

王建民在美國發光發熱後,各家電子媒體紛紛出動駐美記者前往採訪。由於平常這些駐美記者多半以政治事務的採訪為主,故在採訪王建民中所鬧出的笑話及失態自然是多的一塌糊塗。於是有許多專業的球迷便將期許放在平面媒體上。

也許一開始王建民正熱時,聯合報系與蘋果日報都會大張旗鼓的派出記者專門盯著王建民採訪;但時日一久,鑑於台灣傳統報紙還是比較重視政治新聞的「文化」下,報社主管便不願意多花經費在王建民身上了,「反正只要綜合一下外電報導就可以了嘛!」

但,還有一家強調「做讀者看得懂的新聞」的報紙-蘋果日報,仍堅持著他們的信念,不惜成本的長期派記者跟著洋基隊移動採訪,即使是王建民不出賽的時候,他們也會報導王建民今天在牛棚練投的狀況、教練及捕手的指示等,讓讀者彷彿王建民就在國內打職棒似的。

從這點不難看出,為什麼傳統的三大報在蘋果日報來台後,閱報率就一直每況愈下。三大報昔日不斷強調它們是如何如何有品質的報紙,又是如何如何的幫助讀者拓展知的權利,但一對照三大報王建民付出的心力與採訪資源來看,它們有什麼資格說這句話?

在這裡真的要給蘋果日報掌聲鼓勵鼓勵。

[+/-] Read More...

Monday, September 04, 2006

「物超所值」的食物

跟隨怡志的熱量控制減肥法已經滿一個月啦。和大家一樣,剛開始的前兩個禮拜,只要要吃東西前都會「自發性」的看看營養標示上的熱量,再不然就是抓著老媽瘋狂問:「這盤青菜有多少?」「這魚是什麼魚?多重?」然後再回到房間google一下。

但是呢,我通常是吃完後才上網查熱量的,所以常常會有很多「一失口成千古恨」的經驗:查完了才發現,剛剛吃的東西熱量嚇得驚人!有很多食物,雖然外表看起來只有一點點,但是往往它所蘊含熱量是無法從表面及常識判斷的!為了不讓大家重蹈覆轍,決定在這裡列出幾個熱量「物超所值」的例子,還望各位先進能以引為誡!

˙豬肉水餃:一顆40卡
這裡的熱量計算是以一般手工水餃來看。水餃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的「吃」很方便,一筷子一個,不到20分鐘一盤水餃很快就會吃完了。一般像我這樣男生,一餐水餃通常都會來個15~20個吧!若以一天1500卡、一餐500來來衡量,15個豬肉水餃有600卡,20個就有800卡的熱量!若你不小心吃了這麼多水餃,接下來的一餐你大概沒辦法吃了。

˙鍋貼:一個77卡
別懷疑,你沒看錯,一個就是77卡。這個堪稱減肥者的最大殺手,兩貼就已經超過一碗白飯(107克,75卡)所提供的熱量,更何況絕大多數人吃鍋貼一次怎麼可能只吃兩個!我就曾經有一天中午吃了19個鍋貼,吃完後上網一查,1463卡!

˙汽水:100cc約42卡
一般市售的汽水如可樂、沙士、蘋果西打等,一般100cc大約都是38~42卡左右,比奶茶還高一點。但以我控制熱量一個月的經驗法則發現,其實汽水的熱量雖高,但其實真正危險的不是在於它的高熱量,而是在於高容量的包裝!隨著瓶裝飲料的盛行,現在大家買飲料多半傾向有蓋子裝的瓶裝飲料,以平均一罐約580cc~600cc來看,一瓶熱量最多可高達252卡!

˙鱈魚香絲:小包裝約35克,111卡
喜歡吃鱈魚香絲的人都知道,這種零食很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就吃了一大包。也因為它體積小、「愈吃愈ㄕㄨㄚ ˋ嘴」,熱量也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進了肚皮裡了。而且有些營養標示的計算基礎單位不同,有的是以「份量」計,有的則是以「每100公克(CC)」,在吃的時候切記要注意!

˙罐裝花生湯:一罐約314卡
夏天到了,肚子餓的下午來一罐冰涼的花生湯,想必一定「清涼到底」吧!很遺憾,你的晚餐可能只能吃飯不吃菜,或是只吃菜不能吃飯了。一罐花生湯的熱量就超過300卡,相當於一大碗白飯的熱量!

˙麥當勞系列:別忽略小東西及醬料
這個不用我說,相信大家對快餐的熱量都有一定的「印象」,怡志也用過圖表來將這些熱量「具體化」了。但麥當勞還是有些小東西是要提醒注意一下的:普通漢堡一個280卡(一餐只能吃兩個,還不能喝飲料)、雙層牛肉漢堡310卡、雞塊一塊65卡(喜歡偷吃別人雞塊的人要注意了,你會有報應的!)、糖醋醬一小盒50卡。

˙關東煮系列:小小一根,熱量無限!

很多便利商店賣的食物多半會有標示熱量,但就屬這個關東煮沒有標示,也容易成為減肥者的隱形敵人。以我愛吃的龍蝦棒為例,一串就有95卡的熱量!其他像是鱈魚板(220卡)、豬血糕(130卡)、花枝燒(192卡)、油豆腐(138卡)等,熱量都高的嚇人,減肥的朋友請務必三思!

˙茶系列:千萬別喝太多!
一般茶的熱量都趨近於0,即使是某些含糖的飲料(奶茶除外)100cc熱量也不會超過20卡,但我這裡要提醒的是:喝茶要適量!千萬別因為要戒掉喝含糖飲料,而大量的改喝茶,這樣雖會讓你的胃刮出大量油脂,但也可能讓你的便便都充滿了油.....

[+/-] Read More...

Sunday, June 25, 2006

我聽大話新聞在放屁

DSC05054


其實我平常很少在看這些政論節目。原因不外乎亂爆料、鼓吹民粹、吵來吵去還不是沒結果等等,但我最受不了的,就是自詡「媒介」的電視台,常常會透過政論節目毫不客氣的、毫不迴避的表達電視台自己,甚至是主持人自己的立場在其中,然後又在節目中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中立的、客觀的」,真是令人作嘔!

--------------------------------------------------------------------------

昨天很榮幸的看到三立重播22日、也就是馬英九發表談話隔天的「大話新聞」節目,這集剛好要討論有關媒體報導立場的問題,由於跟所學有關,再加上我也好奇本身就代表媒體立場的節目,要怎樣來討論媒體立場偏頗的問題,所以就決定浪費一小時的時間來看。

節目主持人鄭弘儀首先拿出阿扁發表談話的隔天,AGB尼爾森所做的各家新聞台轉播阿扁及馬英九談話的收視率調查,並將各家新聞台各時段的收視率「加總」(請注意這裡)後,算得阿扁的「總和」收視率約莫40,馬英九約34;換算收視人口,阿扁約有四百萬人收看,馬英九則有約三百四十萬人(以上數據來自「大話新聞」)。

接著,鄭弘儀指出21日中國時報聯合報的社論,認為這兩報故意將阿扁的談話渲染為「無聊、浪費黃金時段」的低收視率節目,卻迴避馬英九的電視演講收視率比阿扁低的事實;接著,又提出TVBS做的一則新聞,指稱TVBS刻意採訪眷村等長期以來被視為支持泛藍的群眾,質疑TVBS藉民眾的口批評阿扁用台語演講不當。

最後,鄭弘儀又拿出聯合報中國時報22日做的民調,認為民調內容雖顯示有近六成的民眾不相信阿扁說沒有見過陳由豪,但民調中皆拒訪率超過30%,鄭弘儀請教節目來賓,「這樣的民調可信嗎?」「這樣的媒體可信嗎?」

----------------------------------------------------------------

很好、很好,很高興有同樣的質疑媒體民調觀點出現,對於我國的「媒體識讀」教育能夠有所提升;但鄭弘儀在節目中所持之論點,老實說實在是似是而非、引喻失義。

先就收視率來談,鄭弘儀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就是將收視率「加總計算」。由於AGB尼爾森提供的收視率數據中,可以精準到每15分鐘該台的收視率為何,於是鄭弘儀取了晚間八點到九點、各家新聞台每15分鐘的收視率,然後將各台20:00、20:15、20:30、20:45等四個時段的收視率數字加起來,得到各家電視台該節目的收視率「總和」,再將各家電視台的收視率加起來,得到「阿扁40、馬英九34」的數字。但我不禁要說,單一電視台各時段的收視率可以這樣加嗎?前15分鐘看該節目的閱聽人,後15分鐘就成為一個「新的閱聽人」,重新納入下一時段的數字?

鄭弘儀這樣的算法,是新聞台主管在比較收視率的「慣用簡易計算方法」,但這樣的算法除了忽略閱聽人重複的問題外,也容易凸顯、放大欲比較數據的差異,使得原本收視率就比較低的節目,帳面上的差距會看起來更大。這樣的比較法,似乎過於草率吧?

接著是媒體框架與意識型態的問題;大家都很清楚,哪些電視台是偏藍哪些電視台是偏綠,這是長期以來的問題,只要沒違反黨政軍三退的法律,老實說實在無須再討論,也很難改變。何況出錢的老闆又不是你,你有什麼資格去質疑人家的立場?我們只能用「期許」的態度,來「敦促」這些媒體能夠往中立、客觀的方向走。

但,節目中的資深媒體人黃光芹卻一昧要凸顯媒體節目藍比綠多的事實,企圖塑造「泛綠是被媒體打壓」的可憐本土政權。但我想問,媒體監督政府、站在執政黨的反對面,是身為第四權天職耶!套句阿扁的名言,「難道錯了嗎?真的錯了嗎?」

媒體本來就會有自己的框架與意識型態的問題。新聞產製過程中所經歷的重重守門,都會對新聞本身的取鏡角度與立場產生干擾,進而影響閱聽人對於該議題的認知與觀點;但閱聽人也會根據本身的文化資本、意識型態、社經地位等眾多因素,對媒體訊息產生選擇性的記憶、理解、解讀。

這些論點在傳播領域中有一缸子的理論與研究可以說明,有些相衝突的論點幾百年來說也說不清。我上頭講的每一句話,每個都可以變成研討會的主題,討論個三天三夜還不一定有結果,豈是你們這個幾小時的節目、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清?

不過,鄭弘儀倒是點出了一個滿不錯的點:民調拒訪率的問題。雖然鄭弘儀很明顯的企圖強調「拒訪率高」來暗指媒體民調不準,而節目來賓也多半未能針對這點提出說明;但關於這點,其實滿值得大書特書的。

電話簿的隨機抽樣拒訪率高,可能包含了某種政黨傾向的民眾因意見氣候而拒訪、問卷設計有瑕疵、詐騙集團盛行、抽樣時間的問題、手機持有率的提升,甚至是民眾消極的抵制媒體等等,有太多太多的因素可以拿來討論,甚至還能做成銘報專題報導了XD。若就這點來討論民調公信力乃至於抽樣、問卷題目的問題,我希望鄭弘儀也能夠以同樣的標準來檢驗自由時報的民調題目,或是在他眼中代表「香港觀點」的蘋果日報民調。

話再說回來,既然鄭弘儀總是自詡為中立、客觀的媒體評論主持人,就應該確實的貫徹自己的理念,不要好的不學,學李濤那樣當主持人當到涉入新聞事件本身,都不是個很好的例子;你既然高舉中立之旗,是不是就不要太顯露自己的政治立場?如果這種事都做了,又怎樣讓觀眾相信你是中立的、客觀的?還好意思說「留給觀眾公評」!

‧延伸閱讀
 ‧南方快報《媒體修理站》媒體不能把民調當作時光機
 ‧《新聞學研究》第55期 民調是高明的騙術?
 ‧《新台灣新聞周刊》第421期 最後「翻盤」乃無稽之談
 ‧新聞組織的新聞產製過程圖解

[+/-] Read More...

Saturday, June 17, 2006

用心點吧大佬!

6-6


白沙灣,這個大名鼎鼎、鼎鼎大名的海水浴場,很慚愧,小弟長了這麼大了,前天才是第一次去。

必須要說,我之所以很少去海邊玩水,跟「電視新聞」實脫離不了干係。你也知道,家庭主婦嘛,沒事就是在家看電視,台灣現在多達8家全天候的新聞頻道,就機率來看,在家無聊亂轉,有8%的機率會轉到新聞台,實不算低。

於此,我媽每年夏天看了一大堆「學生去海邊不幸溺斃、家屬在岸邊嚎啕大哭」的新聞後,自然對「海邊」二字產生莫名的恐懼;所以連帶的也會極力不希望我們出去玩的地點會跟「海」有關。

不管怎樣啦,雖說我的心智年齡已高達39歲,但再怎樣身體總是個年輕人吧!這個大名鼎鼎、鼎鼎大名的白沙灣,還是要去一下才行。

--------------------------------------------------------------------------

那天天氣很涼,海邊辣妹很多,但我注意到的卻不是這個。

地區偏遠之處,如果有一個觀光或旅遊勝地,自然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我在白沙灣,看到的卻盡是粗糙的賺錢手法以及炒作短線的經營方式

先談談「置物處」吧。有去過白沙灣的朋友應該曉得,在白沙灣的沙灘上有一整排用竹子搭成「ㄇ」字形的棚子,上頭綁著塑膠布用來遮蔽風沙。我剛到白沙灣時,見到有些棚子裡有人坐著、有些棚子有東西放著,但整體看起來空棚子仍相當多,心想「這麼簡陋的棚子,應該是主管單位用來專門給人放東西的吧!」於是我就把身上的包包放在棚子裡頭,準備衝下水去玩。

沒想到回來的時候,有個「疑似管理員」的男子跑來將塑膠布拆掉,並告訴我們「下次來的時候要記得繳錢喔,包包不要隨便亂放!」頓時讓我傻了一個大眼;這樣簡陋的棚子竟然要收費?

放在棚子裡頭的包包,不但沒有專人可以照顧,還是有被偷走的危險,整個來看也只不過是幾根竹子插在地上而已,就憑著這樣簡陋的設備就想要收錢?

再來談談當天最讓我作噁、也是讓我最不滿的「沖水處」。在白沙灣附近的的商店,多半都有提供沖水的「服務」(如果那算是「服務」的話),讓遊客「盥洗」身上的沙子(如果你夠膽「盥洗」的話),要價20元,熱水則是雙倍。本來嘛,這種旅遊勝地利用遊客的需求來賺錢也無可厚非,但是一踏入沖水間,我差點沒吐....

沖水間是在地下室,一走下去,就可以看到一大排、活像是監獄的那種隔間,不但陰暗潮濕不說,隔間裡更是垃圾充斥、污穢不堪。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踏入沖水間,卻發現我連一步都不敢動 - 因為在隔間的門口貼了告示,上頭寫著「請勿在裡頭大便!」

老天~~~啊!怎麼可以這麼恐怖、這麼噁心呢?觀光勝地賺錢無妨,但為什麼就是不肯用心,提供遊客一個良好的服務品質,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帶動觀光,提升觀光水準,來過的遊客也才會更想來,不是嗎?看到這個沖水間跟竹棚,真的讓我聯想到坊間的那種壓根沒想要永續經營,「只想要騙你一次,以後也不奢望你再來的」那種黑心店!

台灣人賺錢的手法真的是短視近利。雖可以很快的判斷出有哪些獲利商機,但總是用最粗魯的方式經營,吃定遊客不得不買帳的委屈。從你家附近的空地慢慢被水泥移平、畫滿了「收費50元」的汽車停車格;到市區中心,蓋著萬八丈高的立體停車場;乃至於白沙灣的沖水間、竹棚,都可以看到商人為了追尋「成本最低」的獲利,罔顧品質及遊客感受的心態。

走到等車的站牌,我看到對街還掛著前一陣子里長選舉的海報,上頭寫著政見「再造白沙灣」,我不禁苦笑,「這種擺爛的經營心態,要怎麼再造?用心點吧大佬!」

PS:上頭那張照片其實是基隆的外木山海水浴場,當天白沙灣風沙太大了,如果貿然拿出數位相機拍照,螢幕大概會變成大花臉!何況,在那種「沖水間」(如果你還認為他是沖水間而不是馬桶間的話)我實在沒有辦法忍著吐拿相機出來拍....

[+/-] Read More...

Thursday, June 15, 2006

到底在「戲說」什麼東西?

台灣的鄉土神怪劇在市場上一直都佔有一定的收視率,長期來也有形無形扮演著社會教化的功能(如惡有惡報、內在美比外在美重要之類的XD)。雖然「功能不小」,我還是要不客氣的批評,編劇、導演乃至於整體劇組都在「打混」。

就拿最近三立這個號稱「台灣人的電視台」所播的「戲說台灣」來說吧。「戲說台灣」這個戲劇節目,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以半介紹、半戲劇的方式來呈現屬於台灣神明的總總軼事,後來大概是因為神明該演的軼事都演完了,只好以「蜈蚣精」這種妖怪作為戲劇的主幹。這些以城隍爺、蜈蚣精為主角的劇情我都可以接受,但最近在播的「鍾馗嫁妹」橋段,裡頭粗糙的程度真的是讓我看得「嘖嘖稱奇」、「不支倒地」、「罄竹難書」。

根據考查,「鍾馗」是李淵執政(約莫6世紀至7世紀)的人,因為其貌不揚而使武舉落榜,一氣之下「撞殿前石階而死」。而後「蒙高祖賜緣袍陪葬」,使鍾馗得以變成「鬼」(應該是神仙吧?),並以掃蕩妖魔為職志。換言之,鍾馗嚴格說起來應該是所謂的「大陸仔」吧?怎麼會出現在「戲說『台灣』」呢?

再來,劇中愛慕虛榮、只重視外表的男主角名叫「潘安」(我不知道編劇是故意取名、用以暗喻該男長相俊美,還是以為他是歷史上所稱的「潘安」),根據世說新語記載,潘安是魏晉南北朝(約莫2世紀到6世紀之間)的人,明明就比鍾馗變成神仙的年代還要早個幾百年,這樣說起還不知道誰的道行比較高呢!XD

後來我查了一下三立對於「新鍾馗嫁妹」的介紹,大意是說鍾馗是為了幫他「第十九世」為人的妹妹找個好郎君....;咱們來做個簡單的算數吧,鍾馗的年代是大概7世紀,我以唐朝人的平均壽命50歲做基準,假設鍾馗他妹每一百年可以投兩次胎好了,十八世除以二大概是900年左右,900年加上七世紀,大約是十六世紀,約莫荷西統治台灣期間;怎麼,那時候的人還是穿馬掛?

想到這樣粗製濫造的戲劇節目可以在晚間七點半的熱門時段播出,再想到我媽最近熱衷的八點檔-韓劇「天國的階梯」,真的不得不再度佩服南韓人對於戲劇品質的堅持與投入,一樣是「本土劇」,為什麼人家就可以外銷亞洲各國,博得當地觀眾的歡心;而我們的本土劇卻仍在以「裝神弄鬼」自滿!

[+/-] Read More...

Saturday, May 20, 2006

nightpluie.net暫時搬家

由於大四學期即將結束,在台北的hinet網路也宣告暫停,所以掛載在hinet三年的「nightpluie.net」也不得不暫停運作。等到下禮拜事情告一段落後,小弟將申請新的網路主機,並將nightpluie.net改版,以全新的面貌與大家見面!

不知道hinet什麼時候會把nightplue.net移除,故這段克難期間nightpluie.net暫時移至小弟在銘傳大學的空間,至於blog則是照常運作,還望大家舊雨新知、多多捧場!

對了,上禮拜還發生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就是小弟的電腦主機板顯示卡的插槽不知為何無法感應,所以這段期間blog也只能找到有電腦的空檔更新,請大家見諒!

[+/-] Read More...

Thursday, May 04, 2006

誰代表社會最佳利益?

由於ETTODAYBBC有交換新聞的合作協議,最近BBC與路透合辦的「我們媒體全球論壇」中,試圖探討「媒體在增進信賴方面能扮演何種角色」,於是最近只要連上ETTODAY,都會自動彈出「媒體的信賴」這份問卷。但老實講,我真的不知道該回答哪一個答案。

問題 1 / 8
你最信賴由誰來代表社會的最佳利益?
1. 本國政府
2. 國家媒體
3. 宗教領袖
4. 商界領袖
5. 演藝界名流

一開始我很認真的思索這個問題,但我發現,如果真以中華民國的現況來看,答案是「從缺」。「本國政府」只是一昧的忙於掩蓋工程弊案施政錯誤,不然就是執著於意識形態之爭,並沒有真正的符合社會利益;「國家媒體」如果是以「官方媒體」的角度來看,一定是站在鼓吹政府政策的立場出發;若以「一般媒體」的角度觀之,絕對是以「商業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跟「社會最佳利益」八竿子打不著。

「宗教領袖」方面,有些偉大的宗教領袖,我認為他們希望的是「世界和平」,而非關利益方面的事務;「商界領袖」更甭提了,大都是追求企業、乃至於個人的最高利益;至於「演藝界名流」.....這選項是誰出的?

由於這份問卷必須逐個選項回答,第一題就不會回答的我,也就無緣看到接下來的題目。有哪位大大「有幸」能看到之後的題目,與資質魯鈍的小弟分享一下吧XD!

[+/-] Read More...

Sunday, April 30, 2006

舞八佾,祭媽祖?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我真的傻了。什麼時候祭媽祖也可以舞八佾

必須坦白講,我對八佾舞的適用範圍並不是很了解。看到這則新聞後,我去搜尋了一些八佾舞的資料;簡單來說,「佾舞」是一種行列整齊的祭祀舞蹈,左傳曰:「天子舞行人佾,諸侯舞行六佾,大夫舞行四佾,士舞行二佾。」按規矩,皇帝太廟才能使用八佾舞制,但因自唐封孔子為文宣王,確定先師萬世師表,通貫古今,德配天地,領袖群倫之崇高至聖地位,八佾舞才能用於祭孔儀式上。所以從歷史沿革承襲來看,自唐封文宣王,至清光緒三十二年,詔祀孔皆周大祀八佾,從此八佾舞乃成為祭孔釋奠典禮的項目之一。

照這樣看來,八佾舞的適用範圍似乎不是只有限定「祭孔」才能用,但是看在從小就認定「八佾舞祭孔」的我眼中,用八佾舞祭媽租,怎麼、怎麼看起來就是有點怪怪的?

古代在祭祀中用佾舞,主要是用來符合禮記中的應對進退,符合「禮」;但應用在媽祖這種民間習俗甚濃的信仰中,儒家的文化就顯的有些格格不入的吧!如果真要呈現媽祖的文化特色,應該多用一些專屬於媽祖祭祀儀式,而不是東借一點儀式,西借一點儀式,反而會貽笑大方!

還是說,這是一種「後現代」?XD

 ˙相關閱讀
 論語八佾第三

[+/-] Read More...

Wednesday, April 26, 2006

我就是台式英語,怎樣?

對我這種從小到大沒出過國,英文又不是很好的人來說,說得一口字正腔圓的英語,似乎就代表者「英文好」的象徵,講一口漂亮的英語,彷彿就擁有一種純正美好的貴族血統,是永遠不會被擊敗的秀異菁英。大概是因為台灣的英文教育比較重視讀、寫,相較而言聽力的訓練就比較少,所以我通常只要聽到有人說得一口「標準英語」,心中就會湧現「他英文一定很好」的獨白。

久而久之呢,自己就變得不愛說、不敢說英文啦。跟台灣人用英文對話還好,但用英文跟外國人對話,總有「他會不會聽不懂」的疑慮而害怕開口。我的英文老師Joe說,他在台灣如果去一個單位或公司,如果用英文開口,櫃臺總是會慌張的搖搖手,然後跑到後面去把公認為英文最好的同事拱出來應付!(Joe:我不明白為什麼每個單位都會有這樣一個英文好的人專門對付外國人XD)

這兩天在中國時報的討論,倒是給了我一點新的啟發。留學英國劍橋的李明璁教授認為,我們對台式、甚至泛稱「不標準」的英語腔的訕笑,就跟晚近少數倡導台語人士對外省族群、甚至東南亞移工移民拙於閩南話的苛責一般的歧視。

李明璁還舉他自身在英國求學的經驗為例,他在英國時有也遇過很多傲慢的英國佬,質問他:「為什麼你們台灣的學校都要教粗魯而難聽的美語?」但後來他發現,有許多人類學者特別肯定像「新加坡式英語」這樣的腔調,認為Singlsih是「將發音、腔調與文法和當地多種方言都巧妙協調並融合,是在英帝國殖民與當地去殖民化的歷史進程中累積的智慧。」甚至時下的新加坡知識份子以「不漂亮的英語」當成是型塑自我認同的重要元素。

其實這樣看起來,台灣人之所以羞於使用英語,卻又對外國人說著「外國腔的國語」投以佩服的眼光,與國家的認同與團結有莫大干係。曾任華語教師的李惠敏在教學中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西方學生與日本學生對自己說中文的怪腔怪調比較不焦慮,反而在崇美崇日的臺灣,他們還能從他們的口音得到臺灣人崇拜的眼光;反之,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就常因自己的口音受到歧視。另一個具體的例子是,臺灣的廣告常出現日本腔的國語推銷產品。這跟臺灣人崇日的深層心理,難道沒有關聯? 」

(其實不只是用日本腔,最早黃西田廣告的感冒藥,不就是用一洋妞說著「byebye、byebye,感冒頭痛未再來」來訴求產品效果?)

有許多英文老師到大陸去教學,回來都會說「大陸人學生英文很強,都敢用英文發問」由此觀之,大陸、日本乃至於西方學生,之所以敢在公開場合說著「不太標準」的外國語言,其背後秉持著,無非就是「強烈的、明確的」國家認同罷了!他們認同自己的國家,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國家是來自於什麼「根」,這種有所依靠的感覺,賦予他們勇於表達自己的勇氣,能夠大聲的、勇敢的用外國語言表達:「我就是日本人/中國人/美國人」。

但台灣呢?台灣長期受到日本統治不談,現今在國際政治上又不得不依賴美國,在文化上湧入大量外國勢力,使得台灣的國族認同逐漸模糊不清。「請問你是哪一國人?」這種問題在台灣做民調,可能就有「台灣人」、「中國人」,甚至是「日本人」等等好幾種不同的答案。看在從小出生在台灣的我,真的是不勝欷噓!

這一陣子伍佰等人掀起的台客文化,其實給了台灣社會不少的省思。台灣社會由於大量受到西方、日本的影音產品入侵,相對的壓迫到台灣本土文化的表現舞台。再加上媒體透過戲劇、新聞等方式將台客污名化為「低級、沒水準、吃檳榔、穿藍白拖、花襯衫」,讓咱們年輕一輩的小朋友視喜歡台客為低級、粗劣的象徵。

我國中二年級的表妹,很喜歡日本的視覺系團體。我有一次跟她聊班上同學喜歡的偶像,她就跟我批哩啪啦的說他們「哈日族」、「哈韓族」都會幹些什麼事,我問他「那班上有沒有喜歡台灣藝人的呢?」,她不假思索的回說:「喔,那些『土雞迷』喔!」真是讓我啼笑皆非!喜歡台灣的東,就叫做「土雞迷?」,那喜歡日本、韓國的怎麼不叫「倭寇迷」、「泡菜迷」!

咱們的教育部口口聲聲說要「本土化」,但其實在教材上的本土化有什麼用?要真正的從文化的根紮起,讓活在這過土地上的人民,能夠確確實實的感受到「自己的國家」,不要只是一昧的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那才是真正的本土化!

咱們的「台式英語」,就是融合了我們自身的語言發音、腔調與文法所呈現出來的英語,這與咱們的成長背景、國家歷史等有不可抹滅的關係;說著一口台式英語,就是代表我們的出身與國家認同,何來害羞、不得體之有?所以,不管你的英文腔再怎麼破,勇敢的說英語吧!我就是台式英語,不然你要怎樣!

[+/-] Read More...

Sunday, April 23, 2006

淡水八里遊記

最近有個朋友問我「你大學去過哪裡玩?」我想了想,其實我大學去過的地方似乎真的很少!上禮拜三去的「淡水-八里」,竟然是我人生第二次去那裡!

不管啦,反正出去玩,圖的就是好玩、新奇,就是因為我去過的地方少,心理上的快樂大概也比其他去過很多地方的人容易滿足吧!(明顯的硬凹Orz)

--------------------------------------------------------------------

˙「籤王」阿給

(怕被店家揍,故此處使用「國王的照片」XD)

11點半到淡水老街,還有滿多店家還沒開張。老實說,在淡水到處都是「阿給」、「鐵蛋」,誰也搞不懂哪家是最好吃、最有名的,對吧?所以一般人在決定要吃什麼之後,通常都會選當下離你最近的店家做為消費的對象。沒錯,我也是這樣。結果沒想到我一選就選到「籤王」!

店裡髒就算了,連端湯的盤子(像麥當勞那種)上頭都佈滿了油漬、醬料,看起來真的噁心到不行!盛阿給的碗還那種「軟」到不行塑膠碗...我的媽啊!

這故事告訴我們,以後到淡水吃阿給或是鐵蛋之類的,要嘛就是選顧客多的;要嘛就是選店面明亮、寬敞的;千萬別照你的直覺走!



˙清爽的桂花荔枝冰
桂花荔枝冰

這個「桂花荔枝冰」是那天吃的所有冰品中口感最佳、最清爽的。裡頭的荔枝是從冷凍庫拿出來、結冰的那種,配上一些些的鳳梨及充滿桂花香的糖水,再加上店內老闆刻意播放的「復古夜上海」音樂,真的挺有味道的!不過,這小小一碗可就要50元呢!



˙爆大的冰淇淋

巨無霸冰淇淋

一到漁人碼頭就看到這家「巨無霸冰淇淋」,一球65元、兩球100元,貪心的我本來想說「招牌這麼大,實品一定是騙人的小小一球!」於是就叫了兩球...

好大...

媽啊真是大到嚇死人!第一球還沒吃完,第二球就在融化了...Orz



˙搭遊艇出航!

在漁人碼頭買了到「漁人碼頭-八里」、「八里-淡水」的票,沒想到還挺便宜的。到從漁人碼頭到八里才40元,八里到淡水才18元!什麼?你問我會不會暈船?開什麼玩笑,我是船員的兒子,怎麼可能會暈船勒~

耶耶耶搭船出去玩

上次來八里是為了採訪全國教育局長會議,沒有什麼時間好好看看八里;這次來到八里,才發現八里已經規劃得美輪美奐了!感覺上就是一個很親民的公園,充滿了綠地與海水,在這騎著自行車兜風,有一種有別於飆車的快感!

八里夕陽



˙另外一個世界

八里美歸美,還是有些「不搭調」的地方。台北縣政府當初似乎一昧的想把八里與淡水這個觀光勝地連在一起,硬是把八里岸邊規劃成非常適合遊玩的景點,但一轉過身,就可以看到鐵皮屋林立、砂石車出入的景象。不知道這些遊客看到這景象有什麼感覺?是不搭調?還是說是用「看著另外一個世界」的眼光?

八里.另一個世界

[+/-] Read More...

Tuesday, April 18, 2006

nightpluie.net恢復更新

繞了一大圈,最終還是不得不屈就現實。我的個人網站還是決定暫且寄在Hinet的主機下。

沒辦法,學生嘛,沒收入就是沒收入,也不好意思為了這事兒跟爹娘開口,畢竟都22歲了。雖是自行租用一個主機一個月不過9美金,但是只要沒收入,這固定的開銷就算再小,它也是負的,對吧?

言歸正傳啦,nightpluie.net這次恢復更新,為了配合Hinet這個大怪獸訂出的規矩,我只好將blog遷至Blogger.com提供的主機,另外再刪去幾個荒廢的單元,新增了一些單元的規劃。詳細內容請參考下列:

 ‧nightpluie's blog 網址改為http://blogpluie.blogspot.com

 ‧nightpluie's Inforgarphics 網址改為http://garphicpluie.blogspot.com

‧blog與Inforgarphics增加了RSS,並提供bloglines、google等網站的RSS訂閱鍵,請大家踴躍訂閱!

 ‧blog與Inforgarphics增加了「Site meter」的網頁流量統計。

 ‧原「nightpluie's blog」的訂戶可能要麻煩改一下訂閱的RSS Feed

 ‧移除「Communication Agenda News」,其實這個單元已經荒廢很久了,是因為後來發現中正電傳所的龜去來嘻學長做的「龜去來嘻之無名新聞事件簿」比小弟認真、詳盡多了,有興趣的大大可以轉往那裡。

 ‧「匪情研究中心」近期內會把小弟的學士論文PDF檔放上來給大家參考參考。

‧「音樂創作」部分,將新增一個「樂評」單元,大概也會以blog的形式出現,盡情期待、指教!

 ‧原本架設於無名的留言版會做修正,把原本看起來死氣沈沈的顏色改掉。

[+/-] Read More...